B565.59/8 共有7条记录 共耗时[0.000]秒
页码:1/1    每页显示:10 记录 跳转:
  • 正在加载图片,请稍后......

    莫伟民讲福柯:莫伟民

    作者:莫伟民 出版社: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05 ISBN:7-301-09237-7
    索书号:B565.59/8 分类号:B565.59 价格:25.00
    复本数: 在馆数:
    累借天数: 累借次数:
    本书主要讲述了福柯思想的形成, 演进和定位 ; 福柯拒绝启蒙的敲诈 ; 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 ; 福柯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等内容。
    详细信息
    索书号 展开
  • 正在加载图片,请稍后......

    火的精神分析:(法)巴什拉(Bachelard,Gaston)

    作者:(法)巴什拉(Bachelard,Gaston) 出版社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:1992 ISBN:7-108-00529-8
    索书号:B565.59/7 分类号:B565.59 页数:229页 价格:6.20
    复本数: 在馆数:
    累借天数: 累借次数:
    本书包括《火的精神分析》、《烛之火》两部分,阐述了作者的诗学理论及想象理论。
    详细信息
    索书号 展开
  • 正在加载图片,请稍后......

    哲学是革命的武器: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研究:朱晓慧

    作者:朱晓慧 出版社: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07 ISBN:978-7-80730-326-8
    索书号:B565.59/11 分类号:B565.59 页数:261页 价格:20.00
    复本数: 在馆数:
    累借天数: 累借次数:
    本书通过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, 得出阿尔都塞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斗士, 是“政治”哲学家的结论, 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应该重新得到应有的评价。正像美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弗雷德里克? 詹姆逊所说: “自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最初提出以来, 错综复杂的争论围绕着它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, 从而暴露了这一理论的复杂性, 也暴露了它内在的各种难题。
    详细信息
    索书号 展开
  • 正在加载图片,请稍后......

    权力与反抗: 米歇尔·福柯传:(法)迪迪埃·埃里蓬

    作者:(法)迪迪埃·埃里蓬 出版社: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:1997 ISBN:7-301-02778-8
    索书号:B565.59/12 分类号:B565.59 页数:376页 价格:19.50
    复本数: 在馆数:
    累借天数: 累借次数:
    《二十世纪法国思想家评传丛书》奉献给读者的是思想家生活、思想、经历的真实记录。
    详细信息
    索书号 展开
  • 正在加载图片,请稍后......

    阿尔都塞哲学研究:郑忆石

    作者:郑忆石 出版社: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01 ISBN:7-5634-1229-8
    索书号:B565.59/13 分类号:B565.59 页数:434页 价格:25.00
    复本数: 在馆数:
    累借天数: 累借次数:
    本书系统阐释和评价了阿尔都塞哲学,及其哲学与马克思哲学、西方近现代哲学、人道主义的和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,为相对准确地定位阿尔都塞哲学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 哲学的内在本质,提供了客观依据。
    详细信息
    索书号 展开
  • 正在加载图片,请稍后......

    导读拉康:肖恩·霍默, 李新雨

    作者:肖恩·霍默, 李新雨 出版社: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14 ISBN:978-7-5624-8433-2
    索书号:B565.59/16/8 分类号:B565.59 页数:xx, 225页 价格:29.00
    复本数: 在馆数:
    累借天数: 累借次数:
    本书是一本学术导读书, 是对雅克·拉康思想全面而深入的解读。主要内容包括: 想象界、象征界、俄狄浦斯情结与阳具的意义、无意识的主体、实在界、性别差异等。
    详细信息
    索书号 展开
  • 正在加载图片,请稍后......

    诗学:(古希腊) 亚里士多德, 王厚平, 王洁导读 注释

    作者:(古希腊) 亚里士多德, 王厚平, 王洁导读 注释 出版社: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21 ISBN:978-7-5327-8741-8
    索书号:B565.59/34 分类号:B565.59 页数:77页 价格:55.00
    复本数: 在馆数:
    累借天数: 累借次数:
    本书现存26章, 或有散佚。前5章总论, 分析了诗歌艺术模仿的媒介、对象和方式, 在此基础上了阐发了诗歌的起源与发展。指出诗歌起源于人类的本能 —— 模仿, 人类通过模仿获得认知并由此得到满足 ; 诗歌作为艺术的模仿形式之一, 是由那些善于模仿韵律的人在即席创作中渐趋使之完善并丰富起来 ; 然后, 追溯了悲剧和喜剧的由来与发展, 以及悲剧与史诗之间的本质异同。第6章至22章, 主要探讨了悲剧这一诗体类型。
    详细信息
    索书号 展开
B565.59/8 共有7条记录 共耗时[0.000]秒
页码:1/1    每页显示:10 记录 跳转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