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:设置1:设置2:设置3:本研究旨在探索经济法“独立”和“运行”的理论根据与制度依托。在国家干预的时代背景下, 经济法引发了一系列法治理论冲突与实践争执, 诸如法律规则的确定与变化、法律运行的封闭与开放、法律实施的强制与自觉等。概言之, 确立国家干预的合法性 (或正当性) 和规范性 (或制度化), 是经济法制度建设的两大理论和实践课题。解决这一问题, 必须要对传统法治理论、制度模式及其思维方式进行反思, 对现有的法律资源包括民商法、行政法乃至刑法和诉讼法的现有制度, 进行深入发掘和制度重构。借鉴并梳理政治学、社会学以及法理学的相关理论成果, 我们认为, 以程序法为核心的法治模式, 可以弥补经济法在实体法方面的不足和缺陷, 实现国家干预行为的法治化, 解决经济法运行正当化和规范化的法治困境。摘要:有书目 (第290-309页)
附注提要
本研究旨在探索经济法“独立”和“运行”的理论根据与制度依托。在国家干预的时代背景下, 经济法引发了一系列法治理论冲突与实践争执, 诸如法律规则的确定与变化、法律运行的封闭与开放、法律实施的强制与自觉等。概言之, 确立国家干预的合法性 (或正当性) 和规范性 (或制度化), 是经济法制度建设的两大理论和实践课题。解决这一问题, 必须要对传统法治理论、制度模式及其思维方式进行反思, 对现有的法律资源包括民商法、行政法乃至刑法和诉讼法的现有制度, 进行深入发掘和制度重构。借鉴并梳理政治学、社会学以及法理学的相关理论成果, 我们认为, 以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