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:设置1:设置2:王波设置3:本书首先以《庄子》“濠梁之辩”所引出的认识问题为出发点, 通过区分以惠施为代表的“知识之知”和庄子的“深远之知”, 揭示出“物之知”的思想进路与庄子“神知体道”境界进路的差别。接着再概括出庄子“神知体道”境界进路的具体方法, 依据于这一方法依次从礼法、万物、名言、生死四个层面入手, 来详细揭示庄子如何悬置这些知识层面的“执着”以达至“道”的具体方法。最后, 对于庄子“精神境界”之进路的重要意义与历史影响进行了阐述, 指出庄学研究可能的一些方向。摘要:有书目 (第120-125页)
附注提要
本书首先以《庄子》“濠梁之辩”所引出的认识问题为出发点, 通过区分以惠施为代表的“知识之知”和庄子的“深远之知”, 揭示出“物之知”的思想进路与庄子“神知体道”境界进路的差别。接着再概括出庄子“神知体道”境界进路的具体方法, 依据于这一方法依次从礼法、万物、名言、生死四个层面入手, 来详细揭示庄子如何悬置这些知识层面的“执着”以达至“道”的具体方法。最后, 对于庄子“精神境界”之进路的重要意义与历史影响进行了阐述, 指出庄学研究可能的一些方向。